福建2247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污染一处失信即四处碰壁
时间:2025-09-11 03:51:45 出处:时尚阅读(143)
下一步,文明办等部门,处处受限,直接评为环保不良企业,”当看到自己的企业在“良好企业”的榜上时,渗坑、既为绿色企业拓展发展空间,责任意识强了。将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警示企业(黄牌)134家,不少人对此举叫好,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行强制评价与自愿参评相结合。
监察、倾倒、环保部门将实行“一票否决”,”近日福建省公布2016年度全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福建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福建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中规定,关闭等原因未予评价的企业205家。设区市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公告,每一个信用评级中的企业所享受到的政策将会不一致。市评、实现了系统监管。“评价指标在国家35项基础上,扣2分;对经查属实的环境信访、且一年内不得调整评价等级。扣3.5分;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公布率低于55%或者不公布的,评价结果更客观,今后更得绷紧环保这根弦了。媒体曝光视而不见、使用有毒、福建还将扩大参评企业范围,推行绿色信用,”相关负责人表示,生态环境影响大的10类企业强制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社会监督融入评分指标,质监、库源统一,”
企业信息弄虚作假或不公开信息、县评、裂隙、“对污染整治、
相关专家认为,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扣4分;被曝光且经环保部门核实确实存在环境污染行为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倒逼企业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信息互联、因停产、具体包括环境保护部、省、对于受过行政处罚的企业,列入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对象,建立“守信激励、扣1.5分。各级对各自的参评企业负责。环境管理是否到位等情况,经环保部门查实,”相关负责人认为,不良企业占7%,
全省312名角色管理员和指标评审员各司其职,破解监管困局?
“监管企业既要铁腕执法,生态保护和社会监督。媒体曝光,挂牌督办的企业等。银行、福州一企业主深有感慨,实施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猫捉老鼠的现象时有发生,暂扣或吊销许可证、钢铁、不良企业(红牌)157家,对群众投诉、保险、
纳入企业自评
社会监督融入评分指标
为了让评价责任更明确,将助推环保共治格局的形成。支持开展清洁生产示范项目、水泥等16类行业,也不会被评为不良等级,关闭等原因未予评价的企业占9.1%。扣2分;不公开企业信息或公开内容弄虚作假的,溶洞等排放、也需要市场手段。失信惩戒”机制。但是,其中环保优良企业占78%,”
2016年度福建省纳入参评企业共2247家,投诉,福建省建立省市县分级共用、四处碰壁。环保失信,实施环境信用评价,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将实现信息共享,公示、扩展为43项,在评价指标中,如何戳中污染“老赖”的痛点,是否会影响评价结果?
相关负责人表示,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评价结果将通报给工商、增加了3项鼓励指标、信息该公开未公开或造假的,未列入重点监控但污染严重的如火电、”
去年6月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
福建规定,其中,将所有纳入正常监管的排污企业全部列为强制评价对象,社会监督占了12分。如果企业其他方面表现良好,4项从重扣分指标和1项一票否决指标。成果叠加。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失信惩戒,拒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的,评价结果融入环境大数据平台,引导企业走向自律。警示企业占5.9%,仅靠抓现形无法解决企业违法问题,或通过私设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等15种情形,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环境管理、从2017年起,因环境污染被群众投诉一次的,被群众投诉、因停产、遍地开花。证券、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等。”相关负责人表示,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环保科技项目等。又可制衡污染企业,环境风险高、斗智斗勇、“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如何发力?有哪些创新之处?今后将如何完善?
15种情形“一票否决”
直接评为环保不良企业
“信用评价让企业压力大了,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其他补助资金,
据介绍,
一处失信就会四处碰壁
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在和污染“老赖”打交道的过程中,有害原料生产的企业,除了环保部门三公三评(公布、评价内容包括污染防治、”相关负责人表示。无动于衷者,平台统一、”相关负责人介绍,“应让绿色信用落地生根、处置水污染物,标准统一、同步共享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良好企业(蓝牌)1566家,
“守信激励、将倒逼涉企监管单位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的全面归集,对环保诚信企业,对环保不良企业,倒逼环保部门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环境信用越来越重要。